乡村陪读工劳动力市场及其生成逻辑——基于安徽省毛坦厂镇的调查
【出 处】:
【作 者】:史源渊
【摘 要】随着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乡村陪读群体兴起,产生了家庭陪读劳动力剩余。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定性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一些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和生存困境的小规模企业转移至乡村地区,其弱组织方式和弹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适应陪读劳动力流动周期性强、工作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而农民工的家庭性是形成陪读劳动力的内在因素。乡村陪读工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劳动力结构性变迁和发达地区小规模企业区域性转移的"显结构",以及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和农民"家本位"价值观念的"潜结构"双重影响的结果。
相关热词搜索:陪读工; 乡村劳动力市场; 农民家庭发展; 乡村工业化;
上一篇:异质性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以转基因大米为例
下一篇:农民合作社研究的多维度特征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1992~2019年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项目的实证研究